蕁麻疹有分急性與慢性?但其實這只是西醫的說法。

在中醫中因為器官的失調,濕氣太重才導致蕁麻疹發作 ,也就是所謂的風濕

在西醫的說法中,急性蕁麻疹要有下面幾點因素才可以被判定為急性蕁麻疹

急性蕁麻疹

持續時間:急性蕁麻疹通常持續少於六週。
常見原因:食物過敏(如海鮮、堅果、牛奶等)、藥物過敏(如抗生素、NSAIDs)、昆蟲叮咬、感染(如病毒感染)、環境因素(如冷、熱、壓力)等。
症狀:皮膚上出現紅色、癢感強烈的風疹塊,通常會在24小時內消退,但新的風疹塊可能會在不同部位不斷出現。
治療:通常使用抗組織胺藥物來緩解癢感和減少風疹塊。針對具體原因的治療,如避免過敏原或治療感染,也很重要。
而慢性蕁麻疹持續時間較長,長於六周的時間,並且沒有發現對哪一特定的事物過敏。即使換了床單、除塵螨、或者斷絕過敏食物的攝取,也不見好轉。通常是因為身體內的問題導致發作。
 

慢性蕁麻疹

持續時間:慢性蕁麻疹持續六週或更長時間,有時可持續數月甚至數年。
常見原因:通常原因較為複雜,可能涉及自身免疫問題、慢性感染、內分泌異常或持續接觸某些過敏原。在許多情況下,具體原因難以確定。
症狀:症狀與急性蕁麻疹類似,但持續時間較長,且反復發作。患者可能會經歷長期的癢感和風疹塊反復出現。
治療:除了使用抗組織胺藥物外,還可能需要口服類固醇、免疫調節劑或其他針對慢性症狀的藥物。也需進行全面的醫學檢查以排除潛在的病因。
蕁麻疹也有可能造成血管性水腫,腫的部位有可能是嘴唇、人中、或甚至是咽喉。如果發生血管性水腫要立即就醫,萬一腫再咽喉有可能導致無法呼吸

血管性水腫(Angioedema),也稱為血管神經性水腫,是一種皮膚和粘膜下組織的深層水腫,通常與蕁麻疹同時發生,但也可以單獨發生。它是一種急性過敏反應,涉及深層皮膚和粘膜下層的組織。以下是關於血管性水腫的詳細介紹:

症狀

  • 腫脹:血管性水腫的主要症狀是皮膚和粘膜下層的深部腫脹,常見於眼瞼、唇部、舌頭、喉嚨、手腳及生殖器區域。
  • 疼痛和壓痛:腫脹部位通常不會發癢,但可能會感到疼痛和壓痛。
  • 急性發作:症狀通常迅速出現,並且可能在幾小時內達到高峰。腫脹通常會在24到72小時內逐漸消退。
  • 呼吸困難:如果腫脹發生在喉嚨或氣道,可能會導致呼吸困難,這是一種需要緊急處理的危險情況。
原因
血管性水腫的原因多種多樣,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:
 
過敏性反應:
  • 食物:如堅果、貝類、牛奶、雞蛋等。
  • 藥物:如青霉素、阿司匹林、非甾體抗炎藥(NSAIDs)等。
  • 昆蟲叮咬:如蜂蟄、蚊子叮咬等。
  • 遺傳性血管性水腫(HAE):
這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疾病,由於C1-酯酶抑制劑(C1-INH)的缺乏或功能障礙引起,導致補體系統失控,從而引起反复發作的血管性水腫。
 
非過敏性反應:
  • 物理因素:如壓力、振動、寒冷或熱刺激等。
  • 情緒因素:壓力和焦慮等情緒因素也可能觸發血管性水腫。

西醫治療蕁麻疹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幾種:

  1. 抗組胺藥:這是治療蕁麻疹的主要藥物。這些藥物可以減輕癢感和腫脹。常見的抗組胺藥包括苯海拉明(Benadryl)、氯雷他定(Claritin)、西替利嗪(Zyrtec)和非索非那定(Allegra)。副作用:嗜睡、口乾、頭暈、胃腸不適等。新一代的抗組胺藥副作用相對較少
  2. 皮質類固醇:對於嚴重的蕁麻疹,醫生可能會開具口服或注射的類固醇藥物,如泼尼松。局部使用的類固醇乳膏也可以減輕局部症狀。副作用:長期使用口服或注射類固醇可能導致體重增加、高血壓、糖尿病、骨質疏鬆、免疫系統抑制等。局部類固醇藥物的副作用較少,但長期使用可能導致皮膚變薄。
服用上面藥物有可能導致注意力無法集中或者嗜睡,因此要特別避免服藥後開車
 
 

蕁麻疹發作時感到疲倦或嗜睡的現象在某些人中是常見的,這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:

1. 免疫反應
免疫系統的反應:尋麻疹是一種過敏反應,當身體暴露於過敏原時,免疫系統會釋放組織胺(histamine)和其他化學物質來對抗這些過敏原。這些化學物質可能會影響神經系統,導致疲倦感。
2. 組織胺的作用
組織胺的影響:組織胺不僅會引起皮膚癢和紅腫,還能影響中樞神經系統,導致疲倦或嗜睡。這是因為組織胺在大腦中也扮演著調節睡眠和覺醒的角色。
3. 抗組織胺藥物的副作用
抗組織胺藥物(抗過敏藥):很多治療尋麻疹的藥物(如第一代抗組織胺藥,如苯海拉明(Diphenhydramine))有嗜睡的副作用。這些藥物通過阻斷組織胺的作用來減輕過敏症狀,但同時也會抑制中樞神經系統,導致嗜睡。
4. 身體的壓力反應
壓力和身體反應:尋麻疹發作時,身體處於壓力狀態,這種壓力反應可能會耗盡身體的能量,使人感到疲倦。此外,持續的癢感和不適感也會讓人感到疲憊。
5. 睡眠質量
影響睡眠:尋麻疹引起的癢感和不適可能會影響夜間的睡眠質量,使人白天感到更加疲倦和嗜睡。
 

如何應對

如果尋麻疹發作時經常感到疲倦或嗜睡,可以考慮以下幾點:
換用非嗜睡型抗組織胺藥物:如第二代抗組織胺藥(如西替利嗪、氯雷他定等),這些藥物通常較少引起嗜睡。
保持良好的睡眠習慣:確保有足夠的睡眠時間和質量,減少其他可能影響睡眠的因素。
管理壓力:尋找有效的壓力管理方法,如冥想、深呼吸練習或適度運動,來減輕壓力對身體的影響。
如果嗜睡感嚴重或影響日常生活,建議尋求醫生的建議和幫助,找出更適合的治療方案。
 

中醫觀點

在中醫學中,蕁麻疹通常被稱為“風疹塊”或“癮疹”。中醫認為,蕁麻疹的發作與風、寒、濕、熱等外邪侵襲,或者體內氣血不和、臟腑失調有關。中醫治療蕁麻疹主要通過辨證論治,選擇適當的中藥和針灸等方法來調理身體,疏風散寒、清熱解毒、祛濕止癢。
 
所以有些文章說,「當蕁麻疹一旦從急性(短期)蕁麻疹,沒治療好變成慢性蕁麻疹(長期)就很難治療了」是不可完全採信的。
因為導致蕁麻疹的原因不同,要根治還需要對症下藥。
舉例來說,原本你對花生過敏,引發急性蕁麻疹,就只會是急性蕁麻疹。而不會因為延誤治療變成慢性蕁麻疹。
因為慢性蕁麻疹的成因是因為免疫問題,或者以中醫的說法就是濕氣過重。
配合中藥從根本調理之外,如果選定了使用比較天然的治療方法,那麼你還需要忌口以及早睡。做到下面幾點可以幫助蕁麻疹從根本上治癒。
除了配合中藥從根本調理之外,如果選擇了使用比較天然的治療方法,那麼你還需要忌口以及早睡。做到下面幾點可以幫助蕁麻疹從根本上治癒。
 
 
1. 睡滿八小時還不夠,你還要早點睡
充足的睡眠對於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至關重要。每天不僅要保證八小時的睡眠,還應該早睡,最好在晚上十點前上床休息,這樣可以讓身體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自我修復和調節。
2. 忌口油炸與辣,只吃蒸煮炒的菜肉蛋,液體只喝水
飲食方面需要特別注意,避免油炸和辛辣食物,以免刺激皮膚,加重病情。選擇蒸、煮、炒的烹飪方式,吃清淡的菜肉蛋類食物,有助於減輕身體負擔。此外,液體只喝水,避免飲用含糖、含咖啡因或其他刺激性飲品。
3. 發作時可以用冰塊與冰毛巾緩解
當蕁麻疹發作時,可以使用冰塊或冰毛巾進行局部冷敷,這樣可以有效減少腫脹和瘙癢感,緩解不適症狀。冷敷時需要注意避免直接接觸皮膚,可用毛巾包裹冰塊進行敷用。
4. 如何得知自己正在復原
當你發現蕁麻疹發作的頻率越來越長,恢復的時間越來越快,這就代表你所有的努力都在幫助你恢復當中。這是一個逐漸的過程,需要耐心和持續的自律。
要對自己有信心
治療蕁麻疹需要時間和堅持,但只要你遵循以上的建議,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,相信自己,一定能夠從根本上治癒蕁麻疹。記住,要對自己有信心,這樣才能更好地面對和戰勝疾病。